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海门多管齐下,绿色排污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2-11-23 字体:[ ]

自《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一证式”执法的部署和要求,紧跟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体系,重拳出击,依法依规办理涉“证”环境违法案件,确保排污许可证后“全联动、高精度、严查处”执法监管。

1、联动管理,打破信息壁垒。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一直致力于将执法监管与排污许可核发、在线监控紧密结合、联动管理。一方面,综合科作为核发部门,定期将排污许可动态更新清单以书面形式推送给执法科及各分局,在线监控部门通过江苏省污染源末端监控等多个系统,实时报送在线监测数据超标企业,指派执法人员及时前往现场核查超标原因。另一方面,执法人员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江苏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等线上平台,提前收集排污单位的持证排污情况、执行报告提交等信息,视情况采取现场检查或者非现场检查方式,最大限度保障排污单位合法权益,不影响排污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海量信息”实现“无事不扰”。

2022年10月14日,环境执法人员接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督办单及南通市在线监控平台的反馈,即刻前往南通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当日2时至5时COD浓度小时数据超标现场情况核查。现场检查时,该单位废水排口正在排水,目测水质浑浊。执法人员查看废水在线监控实时数据,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监测报告显示,该单位废水中的COD浓度超过排污许可证中排放许可限值,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执法人员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人民币贰万元整。

海门生态环境局依靠动态清单、在线监测平台等,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将排污许可证线上监管与线下执法有效衔接,实现分工协作、信息共享。

2、从严查处,倒逼责任落实。“请贵公司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尽快提交季报,否则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2022年9月8日,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查阅综合科所提供的排污许可动态清单时,发现海门市某紧固件有限公司2022年一、二季度的季报逾期未提交,立即致电提醒其尽快“查漏补缺”,落实好排污许可证后管理要求。2022年9月15日,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前往该单位,对7天前提醒过的排污许可执行季报提交情况进行检查。

在现场,执法人员核查发现,该单位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正常生产,按要求确实需提交季度报告,但由于该单位负责人并未重视该项工作,截至现场检查时仍未提交。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执法人员对该单位罚款人民币伍仟元整,并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

海门生态环境局以“一证式”执法为抓手,通过界定违法行为、严格执法处罚,一方面让屡查屡犯、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按排污许可管理要求落实的企业意识到“领证不是结束,而是监管的开始”,倒逼企业主动承担主体责任,以“证”的无形之眼约束企业违法行为,推动排污单位守法排污;另一方面敦促执法人员及时转变角色、找准自身定位,将执法与服务相结合,不仅要“和颜悦色”提醒、“保姆式”帮忙,还要以法之“剑”护法之尊严,以达到处罚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3、精准出击,提升执法效率。为进一步提升排污许可监管现场执法效能,海门生态环境局推行并强化“清单式”执法检查,通过“一证式”执法现场检查记录单,执法人员对企业持证排污情况、排放口设置、自动监控设施及自动采样器的安装、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管理台账与技术规范相符程度、环境应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逐一核查,精准找出企业排污环境问题,有效提升执法效能。

2022年7月7日,海门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南通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查阅该单位排污许可证自行监测要求:有组织废气中烟气黑度、汞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监测频次为1次/半年,厂界无组织废气中氨(氨气)监测频次为1次/半年。执法人员在逐一排查清单各项内容时发现,该单位无法提供2022年上半年的自行监测报告。

无独有偶,2022年8月4日,执法人员在海门市某玻璃制品公司现场检查时,该单位1根正在排放废气的排气筒引起执法人员注意,通过比对“一证式”执法现场检查记录单及排污许可要求,执法人员发现该单位未按排污许可要求设置监测采样孔和采样平台。

执法人员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上述两家企业分别处罚人民币贰万捌仟元整、贰万元整,责令改正其违法行为。

下一步,海门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入探索具有海门特色的排污许可“一证式”执法新模式:

一、要重点打击在线监控数据超标、偷排偷放、自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恶意违法行为,曝光一批排污许可违法典型案例,形成震慑;

二、要推进清单式执法检查,对“正面清单”中的排污企业原则上只进行非现场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着力提升营商环境;

三、要加强培训指导,突出对企业负责人关于企业排污许可执行报告的提交、环境管理台账、自行监测等内容的靶向培训,提升持证守法意识。通过厘清责任边界,规范绿色排污,全力推动海门形成企业持证排污、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共同监督的“一证式”执法监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