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通报我市2021年一季度环境质量并介绍我市2021年大气、水、土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要点的新闻发布会

来源: 南通生态环境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4-20 字体:[ ]

时 间:2021年4月16日上午10:00

主 题:通报我市2021年一季度环境质量并介绍我市2021年大气、水、土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要点

地 点:南通市新闻发布中心(图书馆6楼)

发布人: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处长  何甜甜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  葛亮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副处长  唐宝清

主持人: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宣教处处长  陈昊

图文实录:


2.jpg

陈昊:各位新闻界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上月底,《南通市2021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计划》正式出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计划的内容,我们邀请了三位处室负责人为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级新闻单位部分驻通记者站记者和南通各大媒体记者,以及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新闻发布会主要议程有三项。一是由我简要通报我市2021年一季度环境质量;二是分别介绍我市2021年大气、水、土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要点;三是答记者问。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我先通报我市2021年一季度环境质量。

空气环境质量状况:2021年一季度,我市PM2.5浓度为41.0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5(全省平均4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全省排名第9。优良天数比例为94.4%,全省排名第2(全省平均85.2%),仅落后于苏州1.2个百分点;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2。

我市7个国控站点中,一季度PM2.5浓度同比下降的国控点位4个,下降幅度介于1.6%(虹桥)~9.5%(环境教育馆)之间。狼山街道、城中、星湖花园站点PM2.5浓度同比不降反升,分别同比上升1.2%、2.9%和7.5%。

在12个省、市控站点中,一季度PM2.5浓度同比下降的点位省、市控站点共4个,具体为海门社会福利院、如东芳泉路、海安三角洲、三余中学站点,下降幅度介于0.9%(三余中学)~6.9%(海门社会福利院)之间;启东南苑小学、如东职校、启东长江新村、海门会展中心、通州育才中学、如皋监测站、海安监测站、如皋美能得等8个省控站点PM2.5浓度均同比上升,上升幅度介于0.2%(如皋监测站)~22.1%(如皋美能得)之间。

水环境质量状况:2021年一季度,根据国家采测分离数据,全市16个国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13个,占比81.3%,全省排名第7,其中未达Ⅲ类的断面为通榆河富安梁一大桥(海安市,定类指标氨氮)、北凌河北凌新闸(海安市/如东县,定类指标化学需氧量)、如泰运河东安闸桥西(如东县,定类指标生化需氧量)。根据驻市监测中心监测数据,全市39个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39个,占比100%;省考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94.5%,全省排名第2。

通报完毕。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南通市生态环境局三位处室负责人分别介绍2021年大气、水、土污染防治工作计划要点。

3.jpg

葛亮:

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好!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减污降碳协同、臭氧和PM2.5防治协同、区域联防联控,我将从目标、重点任务、工作举措三个方面向大家报告2021年南通市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空气环境质量目标2021年,我市PM2.5年均浓度目标为33微克/立方米,在去年省内首批达到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的基础上,力争再下降1微克;优良天数比例目标为87.7%,同比去年持平。降尘量目标为3.1吨/月·平方千米。

从各县(市)、区空气质量目标来看,PM2.5浓度目标:海安34微克/立方米,如皋34微克/立方米,如东26微克/立方米,启东25微克/立方米,崇川33微克/立方米,通州31微克/立方米,海门28微克/立方米,南通开发区33微克/立方米,通州湾28微克/立方米,南通创新区3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目标:海安84.7%,如皋84.7%,如东87.7%,启东91%,崇川87.7%,通州85%,海门85%,南通开发区88.5%,通州湾92%,南通创新区85.8%。

二、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推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高起点推进沿江地区战略性布局和化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力度建设绿色产业发展高质量典范。

二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二氧化碳控制为导向,推动高载能行业以及重点用能单位深化节能改造。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推动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发展。

三是着力调整运输结构。推进货物运输绿色转型,实施多式联运提升行动。加快机动车(船)结构升级,推进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全市推广新能源汽车3600辆以上标准车。推动老旧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报废,大力推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柴油货车,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环卫车。

四是不断优化用地结构。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扎实开展绿美乡村建设,推进各类公园及城郊绿道、生态廊道建设,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农业源排放控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落实秸秆禁烧监管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综合运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提高畜禽养殖管理水平。

三、六大重点工作举措

一是推进VOCs治理攻坚。严格执行产品有害物质含量限值强制性标准。大力推进源头替代,对63家企业开展“回头看”,推进实施68项新增源头替代项目;结合产业结构分布,培育源头替代示范型企业13家。强化重点行业VOCs治理减排,推进VOCs综合治理项目186个,推动开展全市挥发性有机物液体储罐排查整治,完善管理信息,完成2197个储罐排查建档和753个储罐整治及无组织排放项目。深化工业园区、企业集群综合治理,完成9个企业集群209家企业排查整治。

二是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推进锅炉、工业炉窑深度整治,8月底前,447台燃气锅炉全部完成低氮改造或“回头看”;494台生物质锅炉中位于建成区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回头看”,4蒸吨/小时以上生物质锅炉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6月底前,完成全市工业炉窑排查、整治、验收、建档工作。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淘汰管理。

三是实施精准化扬尘管控。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全市平均降尘量不超过3.1吨/月·平方千米。严格施工工地和渣土运输监管,建立工地名单台账,每季度更新,对重点区域每周开展渣土车夜间运输集中整治,依法依规查处非法运输、抛撒滴漏、带泥上路、冒黑烟等行为,推进实施“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实施网格化监管,对施工工地每日检查三次。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建设“智慧”工地平台。推动道路交通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开展“清洁城市行动”,实施“以克论净”考核办法,实行道路保洁频次与空气质量联动机制,每条道路落实“四定”,分阶段设定日常和管控期间保洁频次和要求。加强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全面推进主要港口大型煤炭和矿石码头堆场、干散货码头物料堆场围挡、苫盖、自动喷淋等抑尘设施,以及物料输送装置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生活源治理。强化餐饮油烟监管。推动全市完成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或“回头看”4000家。对重点管控区域内面积100平米以上餐饮店(无油烟排放餐饮店除外)和烧烤店安装在线监控;城市综合体、美食街等区域的餐饮经营单位在线监控安装率达95%以上。严格落实《南通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全方位宣传发动,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五是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机动车执法监管,完善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对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柴油车排放路检路查,全市全年路检路查柴油车2400辆次以上,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入户监督抽测,全市全年入户监督抽测不少于550辆。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工程机械监督抽测,每月抽测数量不少于60台次。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推动长江港口非危码头岸电覆盖率100%、泊位覆盖率90%以上,2021年岸电用电量较2020年提高20%。开展车船油品联合管控。严厉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车(船)和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自备油罐及装置(设施)。推进加油站油气三次回收建设,开展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装置抽检。

六是加强联防联控与重污染天气应对。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优化预警流程,实现“分级预警,及时响应”。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综合运用排放源清单、污染源在线监测、用电量及工况监控、卫星遥感等大数据,实现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的关联分析,推动溯源追踪与成因研判,形成快速应对指挥能力。夯实应急管控措施,制定实施重点企业错峰生产计划,开展绩效分级、应急减排清单和豁免企业清单修订工作。推进区域联防联控,根据《南通市空气质量异常预警和应急管控方案》,提前启动预警管控,削减内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实现“保良增优”。

4.jpg

唐宝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2021年水污染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核心目标,从源头上系统开展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快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我将从目标、主要任务、工程项目等三个方面向大家报告2021年南通市水污染防治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2021年,全市1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达到87.5%;55个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含国考)优Ⅲ类比例达到87.3%;104个市考以上断面(含国、省考)优Ⅲ类比例达到84.6%;无劣Ⅴ类水体。省级重点地表水功能区达到省定要求。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含在用、备用)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

二、主要任务围绕农村和城镇两大战场,统筹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共治,突出“工业、农业、生活、船舶”污染四源齐控,严格水环境监管;完善“经济政策、科技支撑、督察督办、执法监管、考核奖惩”等五大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长江保护修复与水源地保护攻坚,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积极推进“散乱污”涉水企业清理和综合整治。规范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继续开展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沿江重点园区尾水湿地净化及缓冲带建设,积极打造工业污水处理“绿岛工程”。

(二)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确保到2021年底,城市建成区3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推进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研究制订水平衡核算结果与规划、资金、项目、执法、监察、创建等联动管理措施。逐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2021年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5%,新增污水管网长度200公里以上。(三)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着力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年底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到100%。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21年化肥施用强度较上年减少比例达0.6%以上,主要农作物农药施用强度减少比例达0.5%以上。年底前完成10万分散农户污水治理,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5%。加强农村河道治理,对农村黑臭水体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到2021年底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四)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治理加强船舶污染控制。严格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和联单制度,实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实现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与城市环卫公共处理设施有效衔接。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巩固船舶港口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建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推进非法码头整治工作。

(五)保障水环境安全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开展《南通市长江生态环境修举示范规划》编制,总结我市生态修复成果,谋划生态修复新思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防治近岸海域污染。完成南通市“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深入推进“湾(滩)长制”,加快形成“一滩一策”治理方案。

(六)开展水生态修复推动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围绕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拦截面源污染、固堤护岸等需求,筛选全市生态缓冲带建设试点河道清单开展试点。根据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需要,大力推进城镇、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建成,培育建设一批试点,2021年底,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处理能力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的1/4。

(七)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内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6.4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3%、3.6%。加强城镇节水,进一步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发展农业节水,年底前,全市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93%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7以上。推进工业节水,年底前,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1%以上。

(八)严格水生态环境管理出台《南通市“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实施河长制、断面长制,有机整合水环境控制单元和水功能区管理要求,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流域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体系。编制实施不能稳定达标断面的达标整治方案,开展汛前水环境专项检查,保障汛期断面水质。优化调整全市水环境区域生态补偿断面,进一步探索扩大生态补偿范围,并提高相应的补偿基数,提升补偿政策的激励和倒逼效应。

三、年度重点工程项目

根据《关于印发﹤南通市2021年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清单(第一批)﹥的通知》,2021年,全市已安排并下发第一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287项,其中产业结构调整项目53项、工业污染防治项目15项、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项目70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项目10项、船舶港口污染防治项目5项、水生态保护项目95项、能力建设项目39项。

5.jpg

何甜甜: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下面我从目标、重点任务、工程项目三个方面向大家报告2021年南通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工作目标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系统治理”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以确保不发生土壤环境风险事件,实现2021年底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人大执法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推进突出问题整改,坚持举一反三,推动土壤污染防治依法工作水平全面提升。配合开展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审计,及时对审计反应问题和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

二是深化详查成果应用。结合农用地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成果,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有效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途径,降低重金属超标风险。对重点行业企业遗留地块再开发利用情况摸底排查。利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成果,结合近年来化工行业整治工作情况,建立遗留地块清单,全面摸清开发利用情况,对发现问题依法处置。

三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在产企业污染预防,更新完善重点监管单位名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预防机制,督促重点监管单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加强拆除活动污染预防,规范实施拆除活动。加强施工工地污染预防,对塑料防尘网使用严格管理,严厉打击废弃塑料污染土壤等环境违法行为,倒逼施工企业规范使用塑料防尘网。加强农业污染预防,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深化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提高到88%,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率提高到90%。

四是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落实耕地分类管理要求,建立保护措施清单。实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动态管理,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保护,确保耕地质量;将列入严格管控类且无法恢复治理的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的耕地,进行整改补划;严格控制将曾用于生产、使用、贮存、回收、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工矿用地复垦为食用农产品耕地。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制定“十四五”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提高安全利用技术针对性,确保农产品安全。对于严格管控的重污染地块,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生态休耕、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有效管控风险。

五是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筛选基础上,结合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涉化行动,排查更新本地疑似污染地块清单,并督促责任主体开展调查。经调查确认的污染地块,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加强风险管控,防止污染扩散。以拟开发建设为居住、商业、中小学、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用地为重点,科学排定治理修复项目。生态环境部门与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开展土地用途变更、流转等环节的协同管理,强化修复活动环境监管和技术审查,切实保障人居环境安全。2021年起,在土地出让以及房地产出售等环节,要求土地使用权人公开地块原土壤污染状况及污染治理和修复情况,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对房地产出售环节污染土壤防治公示情况进行检查。

六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编制“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提出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排出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提升基层土壤环境执法能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加强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使用,定期检查系统内地块的进展,每半年对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开展现场核查。

七是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执法监管。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严厉打击各类涉土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日常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履行情况。突出风险防范,重点检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活动情况。确保安全利用,重点检查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情况。

八是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监管。围绕地下水国控、省控点位超标情况,分析排查原因,结合地下水使用功能和污染防治分区划定结果,有针对性开展保护、防控或治理等措施。研究启动全市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通过开展现状排查分析、水源地及重点污染源监测调查等工作,摸清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的地下水环境质量。逐步构建我市地下水污染管控体系。

三、工程项目

2021年,全市计划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程项目3大类共计67个,其中土壤污染调查评估类项目46个,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项目19个,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类项目2个。

陈昊:

下面进入第三项议程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提问。

记者提问:

目前,我市正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城市建设工作,请问有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应该如何抓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葛亮:

一是建设单位要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和工作要求。
    二是施工单位要制定具体的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单位备案。认真执行“八达标两承诺一公开”制度,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也就是工地周边全部设置围挡,易扬散物料堆放全部采取覆盖,出入车辆全部用水冲洗,施工现场地面全部硬化,拆迁工地全部实施湿法作业,渣土车辆运输全过程密闭,并按管理部门要求安装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控仪并联网,主动接受24小时监督。
    三是属地政府(管委会)要全面实施大气环境网格化管理,组织网格员定期开展巡查,重点区域实行“一日三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降尘抑尘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四是监管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开展有关工地的日常检查,服务指导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同时,市区“654”办开展扬尘专项督查,定期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市扬尘防控点位进行抽查,现场核查相关责任主体扬尘防控责任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到位。

记者提问:

今年南通新增了不少水质考核断面,考核压力又大了。特别是汛期来临时,有的断面水质会呈现出断崖式下降的局面,请问为何会造成这一局面?有何治本之策?

唐宝清:

谢谢您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的确,与“十三五”期间相比,“十四五”期间南通市考核断面数显著增加,国考断面数从5个增加至16个,省考以上断面数从31个增加为55个(含国考),市考以上断面从70个增加为104个(含国、省考);断面增加,考核目标也大幅提升,省考以上断面优Ⅲ类比例从74.2%提升为87.3%,市考以上断面优Ⅲ类比例从71.4%提升到84.6%。断面考核要求不断提高,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逐步提升,对2021年及今后水环境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关汛期断面水质出现明显下滑现象,经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持续强降水影响。入汛之后,由于集中性降雨影响,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和大量生活、农业面源污染物汇入河流;加之水流速度快,搅动河道底泥造成水体浑浊度升高,影响断面水质。尤其是去年我市入梅早、出梅晚、梅期长,梅雨期比往年多20天左右,影响更为直接,汛后省考以上断面优Ⅲ类比例与汛前相差16.1个百分点。

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因居住习惯,农村地区大多沿河而居,呈一字型或非字型分布,居住点分散,生活污水收集难度较大,尤其是如泰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沿线等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少数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不理想,汛期污水应急收运量不足,大量初期雨水直接入河。

三是支流河浜水质较差。北凌河、栟茶运河、掘苴河、如泰运河的支流水质相对较差,且氮磷污染物浓度远高于骨干河道。汛期防汛部门多次启动沿海涵闸紧急排涝,问题支流中大量氮磷元素进入主干河道,导致部分断面水质出现劣Ⅴ类。
    同时,也不排除少数生产经营者借助雨天恶意偷排废水。为避免出现汛期断面水质大面积滑坡现象,尽可能减少汛期生活和面源污染对断面水质造成的冲击性影响,近期我们制定了汛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围绕水质不稳定断面,按照“查、溯、治、控、督”的工作思路,提前部署落实汛期水质下降应对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排查。深入摸底排查重点断面汇水区范围内,影响断面水质的主要水体及支流支浜,查清水质现状,建立问题支流支浜清单。

二是加强分析溯源。围绕汛期重点影响断面的上游来水和支流支浜,查找影响水质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污染源排口,以及排涝泵站、闸口及农田退水排口,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三是强化有效防治。开展支流支浜专项整治和排污口整治,严禁秸秆抛河与沿河堆放,加强水面漂浮物打捞。加快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力争在汛前完成,确保在汛期发挥环境效益;汛前不能完成工程的,要采取临时性治理措施,有效控制汛期污水溢流入河影响水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充分利用气象信息,指导农户在强降雨前避免施用化学肥料、控制畜禽粪污还田,汛前合理降低农田、引排水沟渠、灌溉水塘水位,减缓暴雨冲击。

四是加强联动管控。加强重点断面、支流支浜等监测监控,以及对国省考断面上游及周边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的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建立防范汛期水质波动联合会商机制,实现雨情、水情、汛情信息共享。

五是严格考核督查。市级相关部门分组开展汛前、汛中、汛后专项督查。确保问题排查到位、溯源分析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汛期水质不下降。

记者提问:

我们注意到,从2018年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以来,经历前期基础信息采集、风险筛查、采样调查等工作,最终将确定超标地块、优先管控名录和污染地块“一张图”,请问目前此项工作进展如何?

何甜甜:

南通市自2018年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我局强化组织推进和全流程质量控制,于2020年底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本摸清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底数。突出重点行业,完成1884个地块基础信息采集与复核、风险筛查、空间信息整合;突出重点地块,完成183个地块现场采样,布设土壤样点921个,地下水样点543个,采集流转各类样品3961件,分析测试获取有效数据154088个,组织入库土壤无机样品2895件。结合信息采集和采样调查结果,开展成果集成工作,完成地块风险分级,确定了超标地块及优先管控名录,明确了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与重点区域,初步分析了企业用地污染成因及污染趋势,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土壤环境管理体系、推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提供了基础依据。

2021年,我市计划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成果进行分类应用,纳入年度土壤工作计划,并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形式有序推进落实:

一是利用详查工作成果,结合近年来化工行业整治工作情况,建立重点行业企业关闭搬迁遗留地块清单,对地块开发建设现状进行排查,全面摸清遗留地块再开发利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依法依规及时进行处置。

二是针对详查发现的土壤污染物超标及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的在产企业,全部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进行监管。

三是针对详查发现的土壤污染物超标遗留地块,需要开发利用的,要求各地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制订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计划,督促土地使用权人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四是针对详查发现的仅存在地下水污染物超标的遗留地块,组织开展溯源监测,排查污染原因,采取措施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

五是将详查成果污染地块“一张图”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共享,推动包含污染地块空间信息在内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加强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部门协调配合,杜绝监管漏洞。

六是结合详查成果开展涉镉污染源排查整治,针对详查发现的涉镉等重金属超标且周边存在农用地的在产企业,组织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开展排查整治,年底前完成整治;针对详查发现的涉镉等重金属超标且周边存在农用地的遗留地块,督促土地使用权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年底前完成调查。

陈昊: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新闻发布就到这里结束,如果记者朋友对发布内容需要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可以和我局宣教中心联系,由宣教中心统一扎口协调安排,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出席和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