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2022年南通市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

来源: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2-06-06 字体:[ ]

时间:2022年6月2日

主题:介绍我市相关环境信息、通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生态环境系统强服务优执法的情况

地点:南通市新闻发布中心(图书馆6楼)

发布人:

南通市政府副市长 王凯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程炜

南通市公安局副局长 陶峰

南通市水利局副局长 卢建均

南通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李建东

主持人: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周锦南

1.png

全文实录:

2.jpg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周锦南:

各位媒体朋友们、同志们: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再过三天,我们将迎来2022年六五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修复成为全国样板,长江大保护成为全国典范,被总书记赞誉为“沧桑巨变”。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更是明确要持续深化美丽南通建设,建设彰显生态之美的低碳花园城市。

今天,我们专程邀请到南通市政府副市长王凯,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炜,南通市公安局副局长陶峰,南通市水利局副局长卢建均,南通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建东,一是向大家介绍我市相关环境信息;二是就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生态环境系统强服务优执法的情况向各位媒体朋友作通报,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王市长介绍南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3.jpg

王凯: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和公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共同描绘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卷。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省最优,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崇川、通州分别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借今天机会,向大家通报一下去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一、健全责任体系,着力构建齐抓共管格局。一是健全领导责任体系。出台《南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统筹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月督察、季考核、年述职”工作机制,每月组织“三代表一委员”常态化开展督察,每季度对县、镇、村分级考核,考核结果在媒体公开,每年组织市级部门对照责任清单进行述职,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生态环保职责。二是健全企业责任体系。深化生态损害赔偿改革实践引领区建设,累计签订赔偿协议560份、赔偿金1.54亿元,赔偿案件数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深入推进环保总监制度,全市984家重点排污单位设立环保总监。三是健全全民参与体系。建成以环境教育馆为中心、42家环保科普基地为单元的宣传教育阵地,常态化开展“公众看南通”活动,环境教育馆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在各类报刊、论坛、电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辟“污染防治攻坚在行动”“环保之声”专题专栏,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

二、坚持生态优先,努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一是聚焦长江保护修复。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市划定420个管控单元,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口。绘制沿江共抓大保护“一张图”,沿江生态岸线由2018年的48.5%提高到54%。大力整治“化工围江”问题,累计搬迁沿江化工企业495家,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园区外化工企业“清零”。二是调优产业和能源结构。出台《南通市关于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纺织印染、化工等八大重点行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规上工业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173.8万吨,较2020年同期减少9.3万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累计发电量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8%。三是扮靓江海生态颜值。高标推进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10个特色示范段全面建成,示范段内堤顶路贯通里程达到115公里,海门东布洲长滩公园等特色示范段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全省率先建成四级林长制体系,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659亩,新建省级绿美村庄28个。

三、强化综合施策,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役。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完成126家VOCs清洁原料源头替代、1424家活性炭吸附设施企业整治,重点区域餐饮油烟在线监测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扬尘治理“654”、柴油货车污染攻坚“410”专项行动,全市防尘措施到位率保持90%以上、居全省首位,去年以来淘汰国三以下柴油车7700余辆。二是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坚持“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区域治水模式,深入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湾(滩)长制”,组织开展汛期水质提升、国考断面“保Ⅲ增Ⅲ”溯源整治等行动,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内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Ⅲ类,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94.5%、居全省第三。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去年完成104个先行村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建设,治理农户10.87万户;探索推进农田排灌系统、池塘养殖生态化改造,推进实施3300多个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三是深入打好净土持久战。完成603家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38个重点行业企业关闭地块纳入优先管控名录。大力推广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全市化工园区(集中区)、全部产废和危废利用处置单位完成建档。

四、注重改革创新,聚力夯实环保能力保障。一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着力打造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省级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海安常安纺织园创新排污权回购租赁、节能降碳引导等机制,先行先试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及差别化政策。二是提升执法监管水平。组建全省首支环保公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融合战队,全市违法案件办理数及四个配套办法运用、执法强度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加强环境信访办理规范化建设,市级以上信访、越级信访量同比下降18.9%、20.1%。三是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开展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完成19个省级以上单元、64个乡镇单元核算任务。完成39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新建污水管网290公里。新增危废处置许可能力9万吨/年,建成3家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绿岛”,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危废收集难、成本高等难题。

一年多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比如,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汛期水质容易出现波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破之年。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能力建设与制度创新并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环境质量主要目标是:PM2.5平均浓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7%;地表水国考、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分别达到93.8%、94.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聚焦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再发力。编制实施《近岸海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准入清单,着力打造沿海“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示范区。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化改造,年内50%以上企业完成改造任务。推广应用“生物脸谱”APP,加强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隔离带建设,着力打造“一带多片”生物多样性样板区。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污染防治攻坚再深化。年内实施大气、水、土壤和地下水等治理项目2600余项。开展臭氧污染专项整治,实施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推进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四源齐控”。强化汛期水质保障,落实重点断面达标提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田退水和养殖尾水治理等措施,力争提前完成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务。严格土壤污染监管,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推进地下水分区防治,强化危废全生命周期管控。

三是严格执法监管,突出问题整改再推进。实施环保公安“融合战队”利剑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优化非现场执法方式,切实提升科技执法效能。积极探索环境信访南通经验,开展环境信访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建设试点。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

四是强化机制创新,环保基础能力再夯实。省内率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试点,深化环保总监制度,扎实推进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等任务。持续开展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扎实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提升危废处置利用能力,实现小量危废和部分类别危废收集区域全覆盖。加快打造市县互通、共联共享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立指挥调度闭环管理体系。

同志们、朋友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努力绘就“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动画卷,让绿色成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谢谢大家!

周锦南:

谢谢王市长!接下来,请程局长发布2021年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介绍生态环境系统强服务优执法的相关内容。

4.jpg

程炜: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南通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根据安排,我通报一下2021年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及2021年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强服务优执法工作情况。

一、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启航之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空气环境质量。2021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22天,优良比率88.2%,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比2020年上升0.5个百分点。全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值为30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1.8%;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平均浓度分别为6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1.0毫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33.3%、3.7%、2.2%和9.1%;臭氧平均浓度为156微克/立方米,升幅为5.4%。全市酸雨发生率为1.7%,较2020年下降1.0个百分点。

(二)水环境质量。2021年,16个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为14个,占比87.5%,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55个省考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52个,占比94.5%、排名全省第三;主要入江、入海河流控制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长江干流南通段姚港、团结闸、小李港均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长江干流水质保持稳定,狼山水厂水源地、如皋鹏鹞水务水源地、洪港水厂水源地、海门长江水厂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近岸海域水质同比改善,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达87.7%,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

(三)声环境质量。2021年,我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昼间和夜间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8分贝。

(四)土壤环境质量。2021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24个省级土壤风险监控点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均低于相应风险筛选值。

(五)辐射环境质量。2021年,全市辐射环境质量属天然本底水平,长江姚港断面、狼山水厂水源保护区、南郊子站土壤的监测项目值均在江苏省天然本底水平范围内。所有监测点位的瞬时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均在江苏省天然水平涨落范围内,与去年水平相当。所有监测点位的电磁场强监测结果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全市生物丰度指数为30.32,植被覆盖指数为74.47,水网密度指数为80.92,土地胁迫指数为6.43,污染负荷指数为0.61,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5.34,处于良好状态。

关于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详情请参阅《2021年度南通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二、生态环境强服务优执法工作情况

发展与保护本是一体,执法监管和服务发展都是生态环境部门应尽之责。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和“厚植为民情怀、提升执法水平”主题教育等各项要求,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监管”与“有力有效服务”相结合,为高质量发展增容扩绿,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努力实现南通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环境执法监管情况。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严执法的工作总基调,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化解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环境执法监管取得积极成效。一是严格执法,深入推动治污攻坚。积极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城区夜间噪声污染整治等重点专项行动,持续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水环境监督执法帮扶,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废水偷排直排环境等违法犯罪活动。2021年,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054件、同比增加71.74%,处罚金额1.03亿元、同比上升44.25%,执法质效主要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处罚案件数居全国地级市第六。二是精准执法,不断提升监管水平。省内率先出台非现场监管执法工作实施意见,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办理案件92件,用电监控连续23小时为零被处罚案件获评生态环境部优化执法方式第一批典型案例。构建市县互通、共享融合的监测监控大数据平台,推进排污单位自动监测监控“五全”建设(即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全检定、设施全验收、异常全标记、质控全流程、数据全联网),为非现场执法监管夯实数据支撑。三是联动执法,有效凝聚监管合力。成立全省首家环保公安融合战队,建立联合调查、信息共享、联席会议等制度,累计开展8次联合行动,侦办案件4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92人,相关工作获生态环境部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推广。组建全省首家生态环境消防救援应急联合队,实行同办公、同训练、同出警的实体化运行模式。联合上海崇明生态环境局,首次举行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四是创新执法,全面锻造环保铁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标准体系,72项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查处规范在全市推广试运行。在全省率先开展环境信访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建设试点,依法、规范、快速办理好各类环境信访事项。连续五年举办执法大练兵技能竞赛活动,优胜选手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称号,相关做法被生态环境部推广。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海安生态环境局入选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获全省环境执法大比武团体第二名,2名执法人员进入全省个人前十。

(二)服务高质量发展情况。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评判标准,印发《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方案》,持续改善企业落户“硬环境”,优化服务发展“软环境”。一是深化行业绿色发展。两办印发《南通市关于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纺织印染、船舶海工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化改造,加快落后低效产能淘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获评省生态环境厅十佳改革创新案例。加快实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每年培育10家左右企业入围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名单,着力打造高端绿色发展领军企业示范集群。二是细化服务企业举措。深入开展“温暖生态 绿色助企”和重点优质企业“体检”活动,对100家拟上市及上市“白名单”重点优质企业实行“体检”服务,为企业环境管理消除盲点、堵塞漏点。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环保服务站作用,常态化办好企业环保接待日、环境治理供需洽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环保难题。三是优化重大项目服务。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盯到底”的重大项目服务机制,推动南通港总规、通州湾三港池码头工程、海太过江通道等重点项目环评获批。推进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对于规划环评处于有效期内、环境质量达标的园区,拟建项目可简化环评报告内容,采取承诺制审批。压降项目审查时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告书技术审查时间分别从30日缩短至15日、60日缩短至30日。制订《南通市建立主要污染物总量调蓄库工作方案(试行)》,创新建立市级“总量调蓄池”,强化环境资源要素保障,差异化支持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四是强化正向激励措施。推行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环境应急管控豁免名单、环保信用联合惩戒红黑名单,实行靶向式执法、差异化管理,得到广大企业好评。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帮助企业申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债券、绿色企业上市等各类补贴300万元,发放“环保贷”2.6亿元、排污权抵押贷款7000余万元,助力企业破解资金短缺困境。

我就通报这么多,谢谢大家!

周锦南:

接下来我们进入提问环节。

媒体记者提问:

刚才两位领导介绍我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作为南通市民我也感到由衷高兴。但是我们发现,这两年群众对大气异味扰民、噪声等投诉比例较高,请问生态环境部门对这类环境问题有哪些处置措施?

程炜:

感谢广电记者提问,我市近几年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困扰老百姓的异味扰民问题、噪声扰民问题确实还不少。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制度和规范完善,环境信访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出台了《关于环境信访办理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就一件信访我们4次回访,从制度上完善信访处置。二是抓整治强攻坚。整治攻坚重点的、难点的信访问题,局领导包案化解,加强执法,推动环境问题解决。通过环境问题的解决,最后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废气扰民问题。在废气扰民上坚持国标和民标,首先要解决民标问题,即使是达到国家标准,没有达到民标的,同样要求企业继续加大治理力度,一直达到民标为止,噪声扰民也是一样。三是抓作风压责任。信访处置关系到老百姓身边的切身利益,我们对重点信访都是一案双查,特别对重复信访、越级访,不但要把信访问题处置好,同时倒查在首次访的时候处理的责任问题,通过一案双查倒逼责任落实。

下一步将从深化改革试点,强化作风建设,坚持源头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狠抓积案攻坚,化解突出问题等方面持续把废气扰民问题和噪声扰民问题解决好。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媒体记者提问:

我市全域治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我想问下卢局长,今后我市在水环境治理提升上有没有什么新举措、新办法?

5.jpg

卢建均:

南通美不美,关键要看水,在生态环境三大要素(大气、水、土壤)中,我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已在全省位居第一,而在水方面,国省考断面优Ⅲ类比例尽管这几年提升幅度较大,但还有部分断面不能稳定达标,离百分百的要求还有差距,部分镇村低等级河道还存在着水系不通、水流不畅、水质不好等问题。水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久久为攻,持续推进。对这位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作一简要回答。

一、南通区域治水“四化”新理念:即“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所谓系统化思维,就是在治水上要同步推进控源截污、水系连通畅流活水和生态修复。其中,控源截污是基础、是前提,畅流活水是关键,生态修复是提升。通过系统治理,有效减控入河污染总量,去除河道底泥累积污染存量(特别是少数镇村河道),扩大河网水环境容量,从而使得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所谓片区化治理,就是按照河网特征和水系格局,科学划分治理片区,在每个片区构建高低分开、引排有序、畅流活水的格局;精准化调度,就是要通过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实现引排能力的全面提升、优质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长效化管护,三分治,七分管,就是要通过常态长效的管护,确保长治久清。我市于2019年在中心城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初起向全市域拓展,到今年年底治理片区将覆盖3000平方公里,预计“十四五”末覆盖全市域。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根据市委王晖书记关于治水“统筹考虑、连片整治、一体推进”的批示要求,市里成立了以市委沈雷副书记总牵头,市政府王凯、童剑、刘洪三位副市长牵头指挥、市委鲁亚飞副秘书长担任总协调员、市人大农业农村委顾汉忠一级调研员担任总联络员的工作专班,整合优化市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资源、信息、政策等,坚持以区域治水为统领,一体化推进农田退水和养殖尾水治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农村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专项工作,力争做一片、成一片,以重点突破推动治水水平全面提升。这是我市继“三河三行业”“河岸共治”深化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中心城区水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治水等专项治理工作之后关于治水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专班各位领导的统筹协调推进下,全市上下各地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一盘棋”推进的强大合力,专项行动一定会取得明显实效。

媒体记者提问:

在日常实践中,如何有效打击涉嫌环境违法刑事犯罪一直是个难点,刚才听王市长提到我市在全省率先组建了环保公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融合战队,能不能请陶局长详细介绍下这方面情况?以及我市公安系统对涉环境刑事违法案件查处中取得哪些成效?

6.jpg

陶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由我来简要介绍一下南通公安机关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的相关情况。

一、高标定位,深入推进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近年来,我们公安局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部省市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系列部署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把打击污染环境犯罪作为全局重点工作,超前介入、主动出击,全力打击各类突出污染环境犯罪,全面护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年来,市公安局党组3次专题听取并研究全市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工作,副市长、公安局长4次对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工作作出批示。今年三部委开展打击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处置、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废水偷排直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我局专题召开视频动员部署会,在市三部门方案基础上,从组织推进、措施落实、行刑衔接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子方案,全力推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二、多方联动,切实凝聚整体工作合力。近年来,我局始终将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勤联动作为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的重要抓手,加强内部协作,强化外部融合。2021年,我局与生态环境局在全省率先创新组建公安、生态环境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融合战队,先后开展联合检查8余次、出动执法警力40余人次。目前,我局正在加快建设与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行刑衔接一体化执法平台,全面构建贴近实战的行刑衔接一体化打击新机制。将污染环境违法犯罪侦查工作并入公安合成侦查中心一体运作,围绕超标排污、废水直排等典型违法犯罪,强化研判分析,推行多部门同步上案、多警种合成作战。与此同时,我局切实加强与检法部门沟通协商,健全联席会议、联合培训、案件会商、提前介入等工作机制,切实提升案件办结效率。一年来,我局召开联席会议5次,协商解决问题9件,商请检法提前介入案件20余起。

三、多措并举,依法严打突出违法犯。我局把破案打击作为遏制污染环境犯罪的重要举措,紧盯长江、通吕运河等重点水域,聚焦危废产生企业、重点排污单位、重金属、化工等重点行业,健全“警格+网格”“人力+科技”的案件线索挖掘机制,以大要案为引领,多批次组织打击跨区域偷运偷倒固体废物破坏环境违法犯罪百日攻坚行动、“净土”专项行动、污染环境类案打击等专项打击活动。在全省率先推行现场必勘和分级勘查制度,建立市、县两级快检室和现场勘查室。2021年11月份,全省食药环侦刑事技术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推广“南通模式”。一年来,我局共侦办污染环境犯罪刑事案件41起,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92人,执行行政拘留案件36起36人,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工作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近日,市公安局联合生态环境局成功破获的“5.22”污染环境案件,系我省市近年来侦办的首起篡改大气在线监测数据案件。

下一步,市公安局将继续紧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整改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曝光问题,强化组织领导、线索排摸、分析研判及案件侦办力度,将打击三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战役,与“昆仑2022”专项行动有机衔接,一体推进,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献礼。

媒体记者提问:

去年是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一年,能不能请攻坚办李主任给我们介绍下,取得了哪些成效,以及下一步有哪些动作?

7.jpg

李建东:

2021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攻坚体系更为完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研究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市人大、市政协不定期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完成情况汇报。持续实施“月督查、季点评、年述职”攻坚考评督查点评机制,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的治污大格局基本形成。二是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开展了首季争优、春夏攻坚、保Ⅲ争Ⅲ,推动近3000个治污项目的实施。三是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提速。按月组织实施压茬式督查,开展为期4个月的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推进600多个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今年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举报件下降幅度全省最大。

今年,我们继续立足南通实际,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全力以赴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一是坚持上下同欲,持续用好考核点评机制。在“月督查”上,实施“三代表一委员”常态化督查与压茬式督查双线并行,对发现的问题实施交办并开展“回头看”。在“季点评”上,按照《南通市2022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评办法》,加大对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相关任务或项目的实施情况考核点评力度。在“年述职”上,印发《市级部门2022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了15个重点部门的95项重点任务。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深化污染源头治理。印发《南通市2022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工作计划》《南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对 2022年度乃至“十四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进行了安排。今年,我们排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项目2638项,针对臭氧超标问题,已提前完成约1000个VOCs综合治理、氮氧化物深度治理项目;围绕国、省考重点断面流域,排出约200个补短板工程;加强污染地块、遗留地块风险管控,排定约600个土壤治理相关工程。此外,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突出六个协同推进,部署五大保卫战,打好打赢九个标志性战役。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百姓获得感。持续打好噪音污染治理治理攻坚战,强化交通、夜间施工、文化娱乐、商业经营等噪声污染防控,营造群众的宁静休息空间。开展清洁城市行动,推进建筑工地、道路、堆场、港口码头仓库料场等扬尘管控,提高城市保洁机械化作业比率。深入开展小餐饮、网络餐饮、连锁餐饮等重点业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建设餐饮油烟净化处理“绿岛”项目。加强恶臭异味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无异味园区建设,加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重点环节恶臭防治,有效减少园区异味扰民。

总之,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攻坚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将进一步压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治污攻坚主体责任和市级部门的监管责任,确保中央、省市委的精神在南通得到贯彻、确保上级的部署要求在南通得到落实、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南通得到持续改善。

周锦南:

各位媒体朋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关心,在加强舆论监督的同时,对南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多作正面宣传和引导,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舆论环境!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