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来源: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03-29 字体:[ ]

时间:2023年3月28日

主题:介绍2023年南通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地点:南通市新闻发布中心(图书馆6楼)

发布人:

市攻坚办专职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周海军

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 杨 斌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 何甜甜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郭炜

主持人: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缪小娟

全文实录:


微信图片_20230329093429.jpg

缪小娟: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浓度由39微克/立方米降至26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低,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从31个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54.8%提升到55个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100%、全省第一。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实现“双100%”。从麋鹿涉水奔跑到江豚欢跃出水,从野鸭戏水觅食到东方白鹳安家筑巢,一幅充满诗意的“美丽南通”图景正在江海大地缓缓铺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领域一直深受大家关注,为回应群众的关注和关切,我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了良好的新闻发布和媒体沟通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例行发布会,积极介绍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政策,解读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在此也请各位媒体记者持续关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为我市持续建设“彰显生态之美的低碳花园城市”鼓与呼。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攻坚办专职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海军,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杨斌,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何甜甜,大气环境处副处长郭炜,为大家介绍下2023年南通市大气环境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周海军副主任介绍2023年南通市大气环境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周海军: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更高标准保护蓝天、碧水、净土,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南通市印发了《南通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南通市2023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南通市2023年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近年来,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长江南通段江豚鱼跃、如东小洋口麋鹿成群、如皋志勇村白鹳翱翔、启东圆陀角海鸥盘旋……

随着长江生态的不断修复改善,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江豚,在南通已不再是“稀客”,它们三五成群,频频亮相狼山附近水域,有时逐浪嬉戏,有时悠闲自得,很多市民驻足守望,一睹江豚风采。

3月初,在如东县小洋口附近的湿地,出现了一群野生麋鹿,数量多达30多头,如此规模的野生麋鹿群出现在长江口地区,尚属首次。这批麋鹿是盐城大丰麋鹿保护区野放出来的,如东也在研究如何让麋鹿在江海大地“安营扎寨”,成为常驻居民。

这些都印证南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三水交汇、滨江临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南通丰富的生态系统,生态文明的发展也敦促我们必须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守好万里长江奔流入海的生态屏障。

下面,由我根据新闻发布会的安排,统一为大家通报2023年南通市大气环境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首先,我通报一下《南通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相关情况。2023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攻坚、靶向治污,以“盯大户、查高值、控源头、降扬尘、强执法、促整改、抓联动”为治气攻坚路径,推进治气工作落实。

一、空气质量目标

2023年,全市PM2.5浓度不高于2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84%,臭氧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从各县(市、区)空气质量目标来看,PM2.5浓度目标:海安29微克/立方米,如皋29微克/立方米,如东24微克/立方米,启东24微克/立方米,崇川26微克/立方米,通州26微克/立方米,海门26微克/立方米,南通开发区25微克/立方米,苏锡通园区24微克/立方米,通州湾2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目标:海安84.5%,如皋84.4%,如东88.1%,启东89.7%,崇川84.1%,通州84.4%,海门84.7%,南通开发区84.4%,苏锡通园区84.1%,通州湾90.4%。

二、七项重点任务

(一)优化结构布局,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严格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2023年底前,完成一轮涉气产业集群升级改造。推进化工、印染、造纸等行业11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供热改造。优化交通结构,大力推进车辆清洁化,全市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8900辆以上,推广新能源汽车1万辆以上标准车。

(二)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源头治理。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低效废气治理设施全面提升改造工程。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2023年6月底前,全市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并网达到深度调峰负荷或并网2小时后,机组氮氧化物排放稳定达标。深入开展锅炉和炉窑综合整治,2023年5月30日前,所有生物质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生物质锅炉达到省地标《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化治理设施、工艺、运行状态等,推动排放大户持续、稳定实现友好减排。推进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工程,强化岸电设施建设使用,2023年底前力争实现封闭式料仓和封闭式皮带廊道运输系统全覆盖。

(三)突出整治重点,全力压降VOCs排放水平。开展臭氧“夏病冬治”,推进低VOCs含量清洁原料替代,开展含VOCs原辅材料达标情况联合检查、虚假“油改水”专项清理、简易低效VOCs治理设施提升整治及无组织排放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强化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VOCs治理,推进在线监测覆盖联网,强化VOCs活性物种控制。推进原油成品油码头和油船VOCs治理工作。

(四)强化监督管理,开展专项帮扶整治行动。开展臭氧污染监督帮扶,对高值点位溯源排查。开展餐饮油烟、恶臭异味专项治理,完成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或“回头看”2500家以上,重点区域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开展在用机动车专项整治,全市全年路检路查柴油车3060辆·次以上,加强车船油品专项整治,推进主城区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设施安装改造。严防人为干扰数据,严厉打击在线监控、自行监测、第三方机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

(五)加强面源治理,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对秸秆、垃圾禁烧不力,造成较严重环境污染的,依规追究属地政府相关责任。强化烟花爆竹污染防治,推动通州区扩大烟花爆竹禁放范围。提升扬尘污染精细化治理水平,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以上。

(六)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强化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化管理,实现“分级预警、及时响应”。持续推进科研攻关,强化法规标准引领。

(七)强化激励约束,落实各项治气保障措施。推进市、县区域同考,努力实现以县保市、全市共进的空气质量改善新局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

我们将坚持按照《南通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中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充分凝聚起各尽其责、共同治气的部门合力,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紧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抓好氮氧化物和VOCs协同减排,持续开展重点行业VOCs排查整治,强化移动源管控,推进生物质锅炉、危废焚烧装置深度治理,健全大气监测监控,提高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

接下来,我继续通报《南通市2023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的相关情况。

一、水环境质量目标

2023年,全市水环境质量目标为:1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达到100%;55个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含国考)优Ⅲ类比例达到100%;104个市考以上断面(含国、省考)优Ⅲ类比例达到100%;无劣Ⅴ类水体。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含在用、备用)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

二、八项重点任务

(一)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推动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到2023年底前,各县(市、区)对纳入住建部门监管范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生产废水纳管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工业企业开展调查评估,编制完成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江苏省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全市重点行业涉磷企业排查整治工作,2023年底完成全市重点行业涉磷企业排查。全面排查涉氟企业,对排查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开展分类整治。

(二)深化城镇生活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2023年3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2022年度水平衡核算报告(含乡镇、街道核算单元)。5月底前完成2022年度市本级水平衡核算报告。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启动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 6座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县区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5万吨/日。加快补齐污水收集管网短板,新增污水管网72公里以上。加强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监管。

(三)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落实《南通市池塘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要求,2023年5月底前完成144家池塘养殖生态化改造任务。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监管,对规模养殖池塘排放尾水集中排放期监督性抽查监测。在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试点基础上,结合生态河道建设,在国考断面上游或规模化灌区附近具备条件的区域因地制宜实施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识别排查,动态更新清单,国家监管清单以外的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达到60%。

(四)加强船舶港口污染监管。深入开展船舶水污染物整治,依法合规处理船舶营运产生的含油污水、残油(油泥)、生活污水、化学品洗舱水、压舱水等,实现污染物接收全过程监管,确保船舶污染物应收必收、应收尽收。持续推动港口码头整治工作,落实港口码头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方案,确保辖区港口企业按照环保要求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设备设施并规范有效运行,确保生产生活污水依法依规收集处置。

(五)保障重点区域水环境。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动态更新全市集中式水源地矢量图,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和运行维护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到2023年底,长江干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主要通江支流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

(六)开展水生态环境修复。组织开展河湖岸线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因地制宜在沿河、环湖划定一定宽度的缓冲区域。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尾水湿地净化工程,对处理达标后的尾水进行再净化。

(七)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深入实施国家、江苏省节水行动,实施用水全过程监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科学编制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合理规划设施建设布局,统筹再生水生产、调配、利用等,实现再生水和利用平衡、湿地净化与调蓄能力匹配。持续深化区域治水,打造1000平方公里现代水网示范区。

(八)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南通市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网络,定期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价。完善美丽河湖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开展入江入海排污口验收销号工作,巩固污口整治成效,实施排污口长效管理。强化水环境溯源整治,对重点不达标的国省考断面开展精准溯源,落实跨界断面水质污染上游责任举证制度。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推进市级补偿断面采样自动站监测数据,确保补偿核算公平公正,强化水环境改善的经济杠杆作用。

最后,我通报一下《南通市2023年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2023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本年度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强调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系统治理,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一、环境质量目标

2023年,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国控区域点位V类水比例达到考核要求,风险点位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7%以上,新增完成60个农村环境整治任务。

二、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为重点,强化企业法定义务的落实,防范新增土壤污染;以受污染耕地为重点,强化耕地分类监管,巩固提升农用地安全利用水平;以土壤污染高风险遗留地块为重点,依法落实风险管控措施,防止污染扩散;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为重点,严格用地准入管理,杜绝违规开发利用。

二是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按照“强基础、建体系、控风险、保安全”的思路,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探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强化重点排污单位地下水污染防治,落实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稳步开展地下水环境背景统计调查,推进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

三是深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从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田退水治理、畜禽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农业节水灌溉等方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四是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强化法规标准支撑、监测监控和质控监管,强化部门间联动监管工作机制,提高信息化协同监管水平,严格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治土格局,增强治土合力,协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系统工程。

三、六大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实施涉镉企业排查整治,针对纳入大气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涉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2023年底前按规定实现颗粒物在线监测,并与生态环境部门监控设备联网。强化建设项目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坚持水、气、土、固废一体防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责任,督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完成240家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实施117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二是加强农用地安全利用。严格复垦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深入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全面落实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措施。强化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动态更新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预警机制,切实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三是加强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171个化工等企业关闭遗留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建立133个优先监管地块清单,依法开展重点监测,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年底前落实47个地块风险管控。推动32个污染地块设置围挡、标识标牌。

四是强化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根据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依法开展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年推进完成140个地块的调查工作。优化土地开发和使用时序,严格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建立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指标核算工作预警机制,全面推进建设用地“一张图”联动监管,严守“住得安心”底线。

五是推进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组织3个化工园区完成地下水污染详细调查评估,以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为重点,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试点。针对9个地下水环境质量国考点位,按照“一井一策”原则编制年度水质达标或保持方案,加强周边地下水环境风险排查及管控。

六是深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实施60个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和204个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治理项目,指导如皋市、如东县完成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社会化治理试点建设,持续开展已建设施“回头看”,推动不正常设施整改,2023年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5%。推动63个乡镇(街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巩固30条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开展10个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项目,完成1.4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左右。

四、重点工程项目

2023年排定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程项目5大类共764个,其中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项目357个,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项目140个,地下水调查评估项目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04个,农村环境整治项目60个,覆盖所有县(市、区)。

通报完毕。借此机会感谢媒体朋友对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办公室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媒体朋友加大对污染防治攻坚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攻坚正面典型,主动曝光突出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的污染防治攻坚舆论氛围。谢谢大家!

缪小娟:感谢周海军副主任。接下来,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有问题提问的记者请举手示意,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现代快报记者:

去年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取得佳绩,全市104个国、省、市考断面优Ⅲ比例首次达到100%,在此背景下,请问今年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将主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杨斌:

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船舶港口污染监管、重点区域水环境整治、水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保护利用、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方面开展工作,聚焦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果脆弱地区,做好重点时段水环境质量提升,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一是深入开展流域水环境溯源整治。持续深入开展断面流域水环境溯源排查,进一步查缺补漏、动态更新断面达标整治方案。针对重点国省考断面,开展专项精准溯源,精准识别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强化对问题成因机理及内在演变规律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谋划对策、推动落实。

二是提前部署落实汛前管控。组织开展水环境问题隐患排查整治,提前为汛期留足余量。针对排涝泵站、闸口等大量蓄积的污水,因地制宜采取建设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移动应急污水处理站等方式进行应急处置。同时建立支流支浜问题清单,及早开展清淤疏浚工作。加大与水利部门沟通,建立涵闸调度机制,适时生态补水,确保生态流量。

三是推动重点行业专项整治。一是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部署开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工作。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治理。持续推进农田面源污染治理,确保汛期前完成10个农田排灌系统和144家池塘养殖生态化改造。三是开展工业污染治理。结合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部署涉氟、涉酚、涉磷等工业企业专项排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四是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巩固和提升饮用水源地整治成果。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和运行维护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五是开展美丽河湖和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2023年,海安串场河建成江苏省美丽河湖。制定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及综合管控相关工作实施计划,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组织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工作。

中国新闻社记者:

北凌新闸断面近年来一直是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短板弱项,请问下去年如何实现达标的?今年又有什么部署安排?

杨斌:

2022年我局聚焦北凌新闸断面精准施策、全力攻坚,成功实现断面水质达Ⅲ类。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沿线海安、如东两地池塘养殖尾水污染治理项目,推进海安老坝港镇区和如东栟茶镇区管网建设,提升区域污水有效收集率。二是重点抓好应急管控。运用无人机、无人船、水基因分析等科技手段对问题河段开展水环境状况精准排查整治,累计出动巡查300余人次,共发现了约400处问题,并交办地方进行整改。细化支流支浜和拦蓄污水的应急处置,建设3台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三是压实各方治水责任。我局与住建、水利、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沟通,落实行业指导,督促地区开展治理,建立健全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的机制,形成闭环。

2023年我局将继续明确北凌新闸断面水质达Ⅲ的年度任务目标,标本兼治、分类施策。治本方面,细化完善北凌新闸溯源整治工作方案,加快推进17项水污染治本工程建设。坚持“建、管、养”同步,协同推进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厂网”一体化改造提升,开展海安城北污水厂扩建工程。抓紧推进海安开发区堑南村、高新区新丰村、大公镇仲洋村农田退水治理工程。继续完善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提升整治,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全市50亩以上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北凌河区域治水施工进程,尽快完成支流闸控验收工作,尽早恢复贲家集闸站引水,确保北凌河能有新鲜水源改善。治标方面,密切关注雨情和水质变化,强化雨前雨中应急管控措施,加大污水临时收集处置和劣Ⅴ类支流支浜管控力度,利用枯水期抓紧开展支流支浜清淤疏浚,同时推进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拦蓄污水进行应急处置。精准调度沿江沿海涵闸,适时生态补水,确保生态流量。强化重点时段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夜间突击执法,严打工业企业涉水违法行为。依法责令水质未稳定达标断面周边排污单位限产、停产,有效减少水污染物排放。

新华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2023年强调了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请问,在这关键之年,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重要民生目标是如何突出和保障的?

何甜甜: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确保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是事关民生的重要生态环境产品。国家明确,现阶段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还是防风险、保安全。本年度的工作将紧扣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这两大领域的土壤污染防治要求,更加突出三个方面以确保安全利用:

一是更加突出源头预防。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体系。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强化环境准入,落实溯源、断源、减排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持续实施涉镉企业排查整治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严防关闭搬迁化工企业拆除活动对土壤的污染,切断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的途径。

二是更加突出分类管控。强化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动态更新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明确不同类别耕地管控措施,实现农用地安全利用措施全覆盖。根据地块污染程度和开发用途,提出差异化的管控要求,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学校、医院等地块,严格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未达到管控、修复目标的,不得开发建设;对暂不开发利用的土壤污染高风险遗留地块,采取设置围挡、阻断隔离等管控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对农药化工等重点行业中的重污染地块,严格控制用途,鼓励用于拓展生态空间。

三是更加突出监督管理。建立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核算预警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建共享,全面推进建设用地土壤环境“一张图”联动监管,提升用地流转“全过程”监管工作成效。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调查、风险管控和修复、效果评估等工作的质量监管,确保结果准确完整,加强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抽查巡检,强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遥感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发行为。

南通日报记者:

刚才提到,大力推进车辆清洁化,今年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8900辆,为什么要淘汰高排放车辆?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

郭炜:

大气污染源解析表明,机动车已成为PM2.5的重要污染源,“黑烟车”“柴油货车”“重型运输车辆”等高排放机动车的废气污染物排放严重影响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削减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一环,也是交通运输领域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提前淘汰。市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等部门坚持源头防控、过程防控、协同防控,强化联合监管执法,通过实施车辆限行、严格排放检验、严格报废注销、及时发放补贴等方式,加快推进淘汰高排放车辆。去年,我市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1万余辆,约减排氮氧化物4200吨、VOCs290吨、颗粒物29吨。

今年,我市将继续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8900辆以上,按照“部门协作、政府鼓励、强化监管”的原则,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部门协调,完善配套政策,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推动高排放车辆淘汰,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社会宣传、户外广告、短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及限行政策的宣传,切实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争取广大车主的理解,引导车主主动淘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扬子晚报记者:

臭氧已日益成为影响我市空气优良率的首要指标,请介绍下今年臭氧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和具体的举措有哪些?

郭炜:

目前我市臭氧污染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瓶颈制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以大气环境改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南通加快建设彰显生态之美的低碳花园城市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一)深化臭氧治理。积极开展低VOCs含量清洁原料源头替代,6月底前完成180家以上企业源头替代项目,培育20家源头替代示范性企业;推动实施低效废气治理设施全面提升改造工程,6月底前完成不少于1400个VOCs综合治理项目;推进2家燃煤电厂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以及生物质锅炉综合整治等任务,4月底前完成有机储罐改造;如东、如皋、启东等地推广开展“无异味园区”创建。

(二)优化应急管控。优化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实现“分级、分类、分区、分时”管控,坚持推动科学友好减排,坚决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有效减少内源排放,实现污染“削峰”。督促各地对接辖区内涉气企业,将重污染天气管控措施和空气质量异常管控措施张贴“上墙”,即看即知,即知即做,切实将减排融入生产。根据空气质量预测分析情况,持续开展大气管控督查,优化调整力量配备,确保重点区域实现督查全覆盖。

(三)强化服务监管。推进VOCs无组织排放监控布点联网,织密监测监控网格,全面加强重点企业无组织排放监管。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开展大气治理专项执法行动、钢结构行业专项执法检查,实施重点行业“一月一查”,着重加强VOCs、颗粒物污染监督执法力度。严格落实源头替代资金奖补政策,研究出台试点地区VOCs综合治理阶梯式减排奖补政策,激励企业主动提升污染治理水平。落实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政策,完善豁免企业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缪小娟: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安排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对发布内容需要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可以和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宣教处联系。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南通新篇章。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出席和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