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雨水管网偷排生产废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此,海安生态环境局迅速出击,严格执法,有力保障汛期水环境质量。
接到举报,迅速出动
“叮铃铃,叮铃铃……”
2023年6月26日临近下班时,南通市海安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五局执法人员手机发出一阵急促的铃声,这个时间的电话让执法人员的神经瞬间紧绷了起来。
“徐局长,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汛期的河道巡查工作中发现有一处市政雨水排口正在流淌红色的废水,量还不小……”“偷排?”两名执法人员不约而同说出这个词。
“不管怎么样,先要控制住废水的排放,立即对市政雨水管网排口进行封堵,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安排完现场人员的紧急处置方案之后,执法人员联系监测站对污水进行采样并立即驱车奔赴现场。
走访摸排,采样溯源
到达现场已是下午6点,执法人员首先对雨水排口情况进行现场勘查。该排口位于南莫镇于桥村19组,是南莫镇镇区的主要市政雨水管网,连接着周边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成衣等几十家企业,企业多、种类广是执法人员摸排的首要难题。
经多方了解,执法人员最终得知该雨水管网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为南北走向,后又经多次改造,具体排布情况无从得知。两年前,该雨水管道北边出现破损,已被相关部门封堵。
得知北侧雨水管道已经封堵,执法人员立即进行核实,果然北侧管道已被封堵,“那水只有从南边来了。”执法人员初步确定废水来源方向,接下来就是对水体特征进行分析,雨水排口排出水体颜色整体为暗红色、无明显异味、pH为中性,“特征还不够明显,结合周边的企业类型来看有多种可能,首先可能是机械厂的喷漆废水或者是纺织印染厂的印染废水,但周边这类企业数量众多,我们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找,还是要确定污水流向才能最快锁定目标企业。”执法五局徐城林局长凭借多年的一线经验,短时间内制定好了排查计划,两名执法人员立即开始携带撬棍等工具对南向的雨水井进行逐一翻看。
勘察困难,陷入僵局
但怪事来了,在排查雨水管网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道路两旁竟然无雨水井可查。经过对周边居民的走访了解,得知此条道路经过多次改造拓宽,原先路两旁的雨水管道现在多已被埋藏在道路下方,勘查难度进一步加大,调查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最笨的办法就是最有用的办法,现在已经接近晚上7点了,再过半个小时天就要完全黑下来了,天黑后再观察管道内雨水情况将会更加困难,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窗口期集中对重点怀疑企业雨水外排口进行排查,尽快锁定目标企业。”徐城林局长开始对重点怀疑企业进行部署,排查周边的水体环境。
找对方向,迎来转机
这时,在距离雨水排口约三百米处的一家印刷厂进入到执法人员的视野。执法人员时正玉在对该厂周边的沟渠排查中发现,沟渠内积攒有红色废水,因水草长势过于茂密,平常很难关注到。在该沟渠旁有一个残破的井盖,上面的字迹已难以分辨,执法人员将该井盖打开后,调查迎来了转机,雨水井内积存有大量红色废水,且废水颜色明显更红。
“方向对了,就在附近!”两名执法人员立即对该印刷厂进行检查,果然,在该单位厂区内的雨水管网内积存有大量红色废水,该雨水管网为东西走向,进水口在一片玉米地内,十分隐蔽。执法人员立即取证并安排对该管道内积存废水进行取样检测,同时要求门卫打开车间大门,对生产情况进行检查。
该印刷厂车间内西北角建设有两台印刷机,在印刷机下设有集水沟,用于收集滴漏的油墨和设备的冲洗废水,集水沟内仍存有红色废水。执法人员打开集水沟格栅赫然发现,集水沟南端设置有隐蔽的地埋管,红色废水通过地埋管排向厂区内雨水管网,至此,红色废水来源锁定至该印刷厂。
连夜工作,固定证据
执法人员经过连夜工作对该单位负责人进行调查取证,该单位负责人对私设暗管偷排生产废水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该案件正在紧张办理过程中。
下一步,南通市海安生态环境局将会切实加强日常环境执法巡查力度,保持打击涉水环境违法排污行为的高压态势,保障好汛期水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