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海门珍稀候鸟“朋友圈”再加新!——黄嘴白鹭,现身蛎岈山 来源: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05-22 字体:[ ]

    又至候鸟春迁时,蛎岈山静谧的滩涂迎来了一批批风尘仆仆的“旅客”,一时间安宁祥和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在迁徙期,这里的每一天都像拥有着无限可能的“盲盒”,静待被开启。

    安静的清晨,一只漫步于蛎岈山海洋公园滩涂上,身披洁白“婚纱”的优雅身影吸引了海门生物多样性调查小队的视线。鸟类调查负责人田晔兴奋的介绍道,“这只美丽的候鸟叫作黄嘴白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与常见大白鹭、中白鹭、白鹭相比,繁殖期鲜亮的橘黄色长喙以及头顶仙气飘飘的蓑羽是它独特的身份证明。”经查阅资料,黄嘴白鹭在海门区上一轮本底调查中未被记录,为新增物种。

    黄嘴白鹭不仅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物种(国Ⅰ),也是世界级珍禽,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和IUCN均将其列为易危(VU)物种,是保护级别最高的鹭科鸟类之一。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旅鸟、夏候鸟的它们,却在19世纪末期由于那丝光般的羽毛被大量采集、买卖以及栖息地的丧失,导致了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据IUCN红色名录官网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黄嘴白鹭的成体数量仅有2500-9999只,且仍呈下降趋势,亟待保护。

    江苏省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是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转站”,为众多候鸟提供着生存补给和休憩场所。海门区作为候鸟保护的重要一环,守护好沿江、沿海两条“补给线”的湿地生态环境,为黄嘴白鹭等“挑剔”的珍稀水鸟提供充沛的食物来源和稳定的栖息地,乃是当下重中之重。

    此次四月中下旬开展的春季调查工作,共记录到鸟类8目25科52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分别为: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及黑嘴鸥(Larus saunders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分别为: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IUCN收录的珍稀濒危物种共计6种;列入《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的生态环境指示物种6种,列入《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物种6种。众多珍稀水鸟在海门区内被记录,反映了海门湿地水鸟重要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也彰显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下一步,海门区将依托已建成的固定观测设施,持续提升观测能力,继续深化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不断建设健全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夯实数据基础,努力将海门建设成“海碧鸟语”的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