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如东:深化治噪为民服务,为民“声”保驾护航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4-03-21 字体:[ ]

    安静和谐的声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之一,但各类噪声污染却屡屡侵扰群众应有的安宁。当下,如何处理好人民群众的“耳闻之事”已然成为环保工作的重要课题。对此,如东生态环境局积极落实《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环保为民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参照为民服务项目标准,深化噪声信访调处,敦本务实地守护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

    为民解“声”忧,调处有章法

    近日,如东生态环境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纺织公司噪音扰民。经查,该单位近期新购置了24台剑杆织机安置于最北侧厂房内,生产时存在一定噪声。对此,执法人员当场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其立即停止相关工段作业,避免噪声扰民。

    随后,执法人员参照为民服务项目管理办法,会同企业寻求解决路径,制定整改任务目标。一方面重新规划工段布局,尽快调整设备位置,另一方面按照实际需求可依次选取增强密闭、加装防噪网等隔音降噪措施并设立阶梯时限。执法人员积极与群众沟通,及时告知整改进度。同时督促企业迅速完成整改,在让该企业整改负担最小化的同时,也杜绝了噪声扰民事件再次发生,真正实现为民解“声”忧。

    为民拨“音”霾,根治除问题

    “如东生态环境局,我家旁边的冷冻厂有噪声扰民,请尽快处理。”2024年2月,接群众信访后,经如东生态环境局现场核查,该冷冻厂周边有一定噪声,同行监测人员按技术规范对其厂界进行噪声监测,结果显示该单位厂界噪声值符合所在地区的声环境功能区应执行的噪声排放限值。但执法人员在举报人家中确能感受到有一定低频连续震动。

    解决群众问题是环保工作不变的信条。随着执法人员调处工作的深入,发现该冷冻厂噪声来源复杂,不仅来源多个点位且涉及不同的工序设备。对此,执法人员参照为民服务项目要求拟定工作思路,一是抽丝剥茧,理清各个噪声源的具体情况;二是对症下药,向企业提出了如液氨制冷机加装隔音棉,车间大门做密闭性改良,空旷场地置物阻隔等一系列低成本方法建议;三是统筹安排,根据轻重缓急,合理规划企业整改次序。在执法人员和涉事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复杂的噪声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将和谐与安宁还给了周边的人民群众。

    治理噪声污染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把人民群众的耳朵还给欢声笑语,鸟叫虫鸣。未来,如东生态环境局会继续深化对噪声扰民信访的处置工作,争做“钟子期”,换位思考,知晓群众苦恼诉求;练就“飞毛腿”,迅速出勤,到场化解群众困扰;按下“静音键”,深挖病灶,严防噪声举报反复。以常态化监管为面,实时现场调处为点,在创新执法实践中做到对逐个噪声信访问题的根本解决,力争让人民群众不再“声”烦恼,都能够腾出耳朵,去感受身边宁静和谐的美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