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外资企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而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外资企业的发展,不仅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关,也与当地营商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升外资企业内部环境保护管理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环境执法部门的重要考验之一。
2023年2月24日,南通市海安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三局执法人员在一法资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单位厂区围墙内南侧有一块荒地(未采取防渗措施、长满杂草),荒地里有多处洼地,洼地内积存有黄色废水。荒地里有一处黑色油泥,油泥里还有黑色废滤芯和废化油器清洗液瓶。根据现场取样监测报告显示,荒地里的黄色废水化学需氧量最高值为148000mg/L,黑色油泥中石油溶剂含量最高值为20.2%,超出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中相应的标准限值(≤3%)。
经调查,该单位维修人员用叉车将装有废水的吨桶运到厂区南侧荒地,打开吨桶的阀门直接排放废水,废水渗入土内;另外,将维修人员维保液压机时产生的废化油器清洗液瓶、换下来的废滤芯以及清扫车间地面油污产生的含油木屑扔到南边荒地里,木屑上的油沾染到泥土上。
最终生态环境部门对该单位以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违法行为处罚款人民币47万元,对该单位未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款人民币24.8万元,合计处罚款人民币71.8万元。
该案件处罚金额较大,被处罚单位是法资企业,这对生态环境部门今后如何以绿色发展杠杆撬动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深刻启示。
一是做好事前介入,打好环境保护“稳定桩”
地方政府在确定项目落户之后,要主动靠前,在项目总量平衡、环评编制、报批、排污许可申领、监测等方面做好服务引导工作。对于具备环保管家服务的区镇,要适时帮助企业把关,避免企业出现重复投资及后期管理偏差现象。本次调查该汽车零部件公司时发现该单位环评和验收都明显存在遗漏污染物的问题,且企业环评和验收遗漏与其偷排生产废水和未规范贮存危废违法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就是典型的前期准备不充分,为后期企业内部环境保护管理带来了巨大违法风险隐患。
二是护航日常监管,注入日常维护“强心剂”
地方政府要充分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指导和督促企业全面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求企业污水纳管,鼓励企业投产当前最新治污技术,如涉挥发性有机物气体排放的,鼓励新上RTO、RCO等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同时注意设备布局,力争设施“一步到位”,避免后期重复投资及产生各类信访举报。在项目完成投产之后,属地执法分局可在日常监管中主动向前一步,上门为企业做环保“全面体检”,指出问题,助力企业整改提升。各地环保网格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亦可主动上门为企业答疑解惑,架好生态环保沟通“连心桥”,有效避免企业因认知偏差产生环境违法行为。
除了对企业的日常巡查,有效化解企业周边信访也是服务外资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落户在工业园区外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极易产生噪声、气味类信访,属地政府及执法分局要注意甄别,对于由邻里矛盾、用工矛盾、敲诈勒索等引起的别有意图类举报,可联系公安部门及时取证,有效避免。对于确有其事类举报,要在调查、督促企业整改的过程中,及时做好诉求人解释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三是注重常态宣传,开好科学管理“直通车”
当前环保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各类规范标准不断完善。各属地政府及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在面上宣传的同时,对于涉及到的相关外企和规上企业可通过专题培训会、上门宣贯等方式,做到“大灶”“小灶”一起烧。对于大气应急管控类、整改提升类等限制企业生产或增加企业投入类的政策,在主动服务的同时,要将“豁免”及申请上级资金补助类的政策同时宣传到位,力争在取得外资企业理解的同时引导其做行业标杆。各属地政府可结合地方产业特征,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环保管理培训班,邀请外资企业或相关领域企业环保负责人员共同参加,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
对于示范级、绿色领军类外资企业,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可探索开展表彰及宣传工作,也可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方式,体现部门认可,鼓励企业深耕发展,带领更多同行“筑巢引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坚持严管厚爱,提升企业经营“敬畏心 ”
守法经营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底线。在调查该汽车零部件公司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对外环境造成实际性影响的两个行为(偷排生产废水和未规范贮存危废),海安生态环境局进行严格处罚,并要求企业立即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对于检查过程中同时发现的环评和验收明显存在遗漏污染物问题,海安生态环境局本着服务企业发展原则,责令企业对环评和验收进行整改。整个执法过程“力度”与“温度”并存,进退有据、规范得当,既让企业诚恳接受了环境违法行为处罚,也让企业感受到海安继续包容、鼓励发展的热心。
作为守护生态环境的“尖刀卫士”,生态环境部门在生态环境执法中既要继续坚持“严”的主基调,探索多方式监管手段,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现精准执法,又要对轻微违法行为,建立轻罚、免罚清单。除了对工业企业,对“第三方”服务机构更要加强监管,对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的机构及时采取信用扣分、通报批评等手段,向社会公布,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提升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敬畏心”!
寒来暑往,四序迁流,海安生态环境局将会一如既往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南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