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严防汛期污染,通州生态环境局在行动!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07-24 字体:[ ]

进入汛期以来,通州生态环境局"闻汛而动",多措并举,统筹协调部门和镇街,加大监管力度,严防水质污染。

高位统筹,把好汛期污染防控"方向盘"

一方面方案引领,汛前印发《2023年全区汛期水环境监管与水质保障工作方案》,对断面上游10公里、下游5公里范围主要污染源、风险源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整治,早消除隐患。另一方面强化指导,张健局长带队巡查九圩港桥、孙窑大桥等重点国省考断面,现场向乡镇交办问题、明确路径、压实责任,把水污染防治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及时研判,形成《通州区2023年汛期地表水环境质量形势分析报告》,针对性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报送区委区政府以及各级断面达标负责人,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

精准溯源,打好汛期污染防控"主动仗"

紧盯水质变化,充分发挥水质自动站"侦察兵"作用,加强水质自动站基础设施保障、运行维护和监控预警工作,落实专人负责数据监控,一旦出现异常第一时间做好预警预报。6月17日入梅以来,共发布水质预警12份,组织加密监测26次,组织断面巡查141人次,为水质预警处置提供准确支撑。注重监管,下雨天是企业污水偷排的高发期,也是执法人员发现违法排污行为的"窗口期",通州生态环境局紧盯环境风险行业和敏感区域,开展汛期水环境监管与水质保障专项检查,精准查处涉水案件3起。

综合施策,下好汛期污染防控"先手棋

一方面,提速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建设,提前开展污染治理。严控水产养殖污染,汛期来临前已完成21家共计2900亩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严防农田退水污染,在国考勇敢大桥上游的平潮镇实施约5800亩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狠抓农村面源治理,强化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6月底前完成现场检查及监督性监测123次。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对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监测溯源,对未经审批或超标排放的入河排污依法予以取缔或限期整改,迄今为止已排查排口1538个,完成整治318个。

协同治水,打好汛期污染防控"组合拳"

通州生态环境局联合区交通运输局联合开展水上巡逻,掌握一线水情;联合区住建局开展污水处理厂专项检查,强化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与区农业农村局联合督查指导水产养殖40户次,规范绿色养殖;积极协调区水利局实施引排水调度,7月上旬强降雨期间,通州段4条沿江支流为南通北部地区排洪约1200万方,全力保障区域水环境安全。密切关注水情和闸坝调度等情况,加强跨县市区、闸上闸下等重点区域水质监测及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协作会商,实现雨情、水情、汛情、水质等信息共享。

防范未然,筑好汛期污染防控"压舱石"

强化保障措施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切实提高汛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健全完善汛期应急预案机制,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夜间、周末及假日期间均在岗在位在状态。持续开展环境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督促企业做到应急物资、车辆、人员配备到位,切实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下一步,通州生态环境局将切实履行环境监管职责,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此次汛期水污染防治作为检验和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以汛期工作的确定性有效应对汛情发展的不确定性,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