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集主题:
关于公开征集《南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
征集时间:
2021年07月20日 - 2021年08月19日
-
征集单位: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通政办发〔2020〕68号)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研究起草了《南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现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如有相关意见或建议,请于2021年8月19日前通过以下途径反馈至我局:
1.邮箱反馈:foggyrain@qq.com;
2.电话反馈:59002819,联系人:朱蔚沫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7月20日
一、编制背景和过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高水平谋划南通绿色转型和生态修复,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做好全市“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前期研究。2019年9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我局从推进环境制度体系、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监测监控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提出“十四五”工作设想。11月,市发改委牵头开展“十四五”发展课题研究,我局牵头总结梳理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状,提出“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二是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制订《南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1+7”规划体系(1即“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即大气、水、海洋、土壤和农村、畜禽养殖、环境基础设施、监测监控体系与能力等七个领域子规划),以及规划主要任务、进度安排、工作要求等。先后两次召开局务会、专题会议研究《规划》进展情况,确保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加强对上沟通衔接。注重与省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上位文件的有机衔接,紧密结合美丽中国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部署,梳理各条线基础材料及调研成果,做好重点指标、举措与项目谋划,形成规划初稿。四是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规划形成初稿后,先后三次书面征求发改、工信等20多个市级部门和10个县(市、区)的修改意见;在局官网发布公告,公开征集社会公众意见。累计收到反馈意见113条,采纳或部分采纳103条,对未采纳意见做好解释说明、确保达成一致意见。2021年6月,《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经向市领导专题汇报,并按照市领导要求及评审意见,对《规划》再次补充修改,形成今天的送审稿。
二、总体考虑
《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五个强化”:一是强化形势分析研判。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找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定位。从机遇看,“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在南通叠加并向纵深实施,高质量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带来重大机遇。从挑战看,外部形势复杂多变,碳达峰目标任务艰巨,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全民共享共治体系尚未形成。二是强化环境质量改善。坚持“高瞻远瞩、左顾右盼”,一方面贯彻落实国家、省部署要求,坚持“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原则,另一方面结合我市实际,紧盯走在全省前列目标,科学设置重点指标2025年目标值。对部分统计口径发生变化的指标(国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水功能区达标率等)进行优化设置,并做好备注说明。三是强化源头治理理念。指导思想中,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抓手,以源头治理作为根本策略”。主要目标中,明确“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任务中,设置“强化源头管控,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章节,推动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资源效率提升,同时在其余章节融入加大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力度、加快车船结构升级、实施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等源头治理举措。四是强化问题导向原则。聚焦污染治理、环境安全、能力建设等领域短板,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污染治理方面,实施减污降碳协同、PM2.5和O3污染防治协同、区域联防联控协同“三大协同”战略;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推进长江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及美丽河湖建设。环境安全方面,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对危废、化学品、重金属等风险源从严管控。能力建设方面,强化污染收集处理、监测监控、执法监管等能力提升,夯实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五是强化南通特色凸显。明确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长江生态修举示范区建设等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充分彰显南通滨江临海的区位特色。探索推进八大重点行业提档升级、工业园区限值限量管理、排污许可量核定试点等绿色低碳转型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深化推进生态损害赔偿实践引领区建设、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绿岛建设等改革创新工作,切实增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内生动力。
三、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共设置5章、25项重点指标、11项重点任务、163项重点工程,总体章节设置与国家、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保持基本一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总结“十三五”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判“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规划目标。提出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2025年近期目标,设置绿色低碳发展、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公众满意度等五大类25项重点指标。
第三章 重点任务。一是强化源头管控,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构建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着力打造绿色交通体系。二是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重点领域温室气体减排,夯实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支撑。三是坚持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持续推进VOCs治理,强化车船油路港联合防控,实施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固定源深度治理,提升区域协作和污染应对水平。四是坚持三水统筹,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推进长江生态大保护,实施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加强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系统推进区域水污染治理,积极打造生态美丽河湖,大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五是强化陆海统筹,守护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力防范海洋生态环境风险。六是推进系统防控,提升土壤和农村环境。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与修复,推进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提升农业农村环境治理水平。七是加强生态保护,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加强生态安全体系构建,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八是夯实环境基础,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高工业固废处置利用水平。九是严控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健康安全。加强环境风险综合防控,强化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提高固废危废风险防范水平,推进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持续开展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十是深化改革创新,健全治理现代化体系。健全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机制,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健全全民行动体系。十一是实施精准监管,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能力。
第四章 重点工程和生态效益分析。围绕大气环境质量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环境风险防控、环境监测监控及执法能力提升等八大类别,排出163项重点工程,并进行生态效益分析。
第五章 保障措施。从健全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程管理、严格考核评估、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明确规划实施保障体系,推动规划任务落到实处,确保规划目标圆满完成。
意见 | 昵称 | 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