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 > 南通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信息专栏

全省唯一:南通市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被评为“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十佳案例

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02-02 字体:[ ]

近日,《把好入江入海“闸门” 绘就长江大保护秀美蓝图》被南通市“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为“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十佳案例。

入江入海排污口是联系水和岸的重要闸口,也是当前水环境治理的棘手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以“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为抓手,主动作为,利用南通滨江临海区位优势,秉持协同共治思路,率先推出“一口一治”模式。2022年底,全市全面完成2123个入江排污口、1336个入海排污口整治,整治率100%,在全省率先完成整治。

自我加压,将整治目标提前两年

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2025年完成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务。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扬争挑重担、勇扛重责的作风,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将整治目标提前两年,力争2022年基本完成整治任务,确保2023年全面完成。要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完成2123个长江排污口、1336个入海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困难可想而知!整治前期,为解决部门职责分工不清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多次召开会议,牵头成立推进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将整治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对整治情况实施专项督察。

三级排查,全力摸清排污口底数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市生态环境局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成立“蓝剑”党员先锋队,采用三级排查的工作模式深入推进排查整治(第一级用无人机航拍疑似排污口,第二级安排人工现场徒步踏勘,第三级针对疑难问题重点攻坚)。二级排查期间,前后出动1000多人次,足迹遍及全市226公里沿江岸线和206公里沿海岸线,对于一些难以勘察的河岸,采用水下机器人、无人船等方式进行探底,最终建立了一套明明白白的排污口“底账”,为整治工作打基础、开好头。

一口一治,助力污染源精准管控

坚持江海统筹,靶向施策,积极探索“一口一治”南通模式,获生态环境部推广介绍。我市入江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做法,得到生态环境部领导批示表扬,在全国入河排污口整治推进部署会中宣传播放南通整治经验视频。针对全市排污口存在面广量大、类型多样的现状,为避免排污口整治“一刀切”,市生态环境局着重分析排污口种类、超标因子和超标原因,找准各类排污口治理难点和痛点,在实践中摸索最合适的方案,灵活处置,分级分类推进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利用南通市滨江临海区位优势,秉持协同共治思路,总结凝练成“一口一治”模式,精准管控入江入海污染源,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域覆盖,率先完成入河排查

积极推进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在完成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的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乘胜追击,坚持把“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作为全市“源头治理”项目重点推进,明确专人负责。在全省率先完成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累计排查排污口点位13729个,重点排查沿河工业集中区107个、河道289.45km。排污口排查质量长期位于全省第一,在省厅15期工作专报中排查进度均获得点名表扬,审核进度、排查质量多次获得点名表扬。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范围内入江入海入河排污口全排查,“底数”全查清。

惩防并举,切实巩固整治成果

市生态环境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雨水管末端建设观察井、增加排放前水质监控、安装即时控污截污设施等方式有效提高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结合严厉打击废水偷排直排等系列水专项行动,派出执法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以长江沿线、直排海污染源、沿海园区(集中区)为重点检查地区,强化执法、监测联动。截至目前,市生态环境局累计出动环境执法、监测2000余人次,查处涉水违法行为58起,整理形成规避监管排放污染物、私设暗管等6个典型案例予以公布,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

陆地上,海岸边,桥底下,滩涂地,徒步踏勘、涉水监测、执法检查......一句句“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请战,一个个汗水浸透衣衫的背影,不仅是对党旗的庄严承诺,更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无悔践行。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魄力,绘好新时代“长江图景”,实现一江清水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