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劲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秸秆禁烧禁抛管理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通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形成了以还田肥料化利用为主,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为辅的秸秆多元化利用格局,严格落实全省关于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以及垃圾禁烧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大督查力度,强化源头利用,严格禁烧管控,严明考核奖惩,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市政府每年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在两季秸秆禁烧工作开始前,均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召开秸秆禁烧禁抛督查巡查推进会议,市纪委和相关巡查单位的分管负责人参加会议,由政府和纪委的领导对禁烧工作做部署,进一步推动全市秸秆禁烧禁抛和垃圾禁烧巡查工作开展。全市各地均建立相应领导机制和组织架构,广泛提前进行动员发动,逐级签订工作责任状,落实考核奖罚机制,建立起市、县、镇、村、组五级工作网络,形成“全面覆盖、网格清晰、分级管理、层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效推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走向深入。
二是宣传力度逐年加强。全市各地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平台,对秸秆禁烧禁抛、综合利用和垃圾禁烧工作进行宣传,广泛宣传焚烧秸秆、垃圾的危害及法律后果,有效提高了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群众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自觉性,充分利用官方微博、群发手机短信、悬挂条幅、流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小手拉大手、《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到户田块秸秆处置方式登记承诺表》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禁烧工作的相关内容宣传到村到户,深入人心,形成禁烧工作的强大舆论氛围。市禁烧办在《南通日报》刊载各地秸秆禁烧责任人名单,在南通电视台滚动播出禁烧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与举报。
三是督查巡查力度持续加大。(一)强化部门联动。我市禁烧督查巡查工作,整合市纪委监委和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交通局、商务局、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发改委、供销总社等10个市级部门,成立了1个综合督察组和9个督查巡查组,分别负责下沉至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对秸秆禁烧禁抛、综合利用以及垃圾禁烧组织情况进行专题督查。(二)科技助力人防。从2020年开始,我市即引入无人机团队对秸秆禁烧工作开展巡查,2021年开始又引进了卫星遥感团队。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禁烧期间每日两次对全市区域内进行秸秆焚烧火点和黑斑信息提取,形成分析报告,组成7个无人机巡查组根据分析报告并结合大气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对全市区域开展全覆盖、无死角巡查,利用全市大气微站点的数据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巡查,形成“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立体巡查体系、联动应急处置网络,发现了过去巡查中不易发现的问题,将秸秆禁烧工作不断向边角区域延伸,大大提升了问题发现效率,减少了大面积焚烧现象的发生。(三)突出巡查重点。将秸秆禁抛工作、垃圾禁烧工作统筹纳入管控范围,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间,以机场、重要公路沿线乡镇(街道)、主城区30公里范围以及往年巡查中屡禁不止的“老大难”地区开展重点督查,各巡查组结合各板块空气质量变化、PM2.5防控形势等因素,加大夜间、雨前、收割高峰、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巡查力度,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
四是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成效明显。多元化的秸秆利用格局及成效为秸秆禁烧提供了有效保障。(一)开展高质量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2021年全市稻麦总面积552.19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20.79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率58.09%。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拉横幅、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宣传。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培训讲解秸秆还田技术路线和要领,提高技术到位率。开展生态型梨耕深翻试点,对梨耕深翻还田试点的给予40元/亩补助,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大力发展大马力还田机具,提升还田质量。(二)创新农作物秸秆收储体系。我市各地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秸秆收储模式。一是“1+N村集体经营”模式,由镇组织协调,明确一个村建立1个秸秆收储加工点,辐射周边村(社区)收集转运秸秆,进行统一处理销售。二是“收储中心+经纪人”模式,依托秸秆规模收储中心,发展秸秆收储经纪人队伍,开展秸秆收储工作。三是“专业化服务队”模式,培育秸秆专业化服务队,开展秸秆收集打包、转运全程机械化作业。(三)加强秸秆多种形式利用。强化政策扶持、宣传发动、典型带动等措施,积极探索秸秆多途径利用方式。持续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鼓励养殖场、秸秆收储企业购置秸秆切碎、揉搓等饲料加工装备,采取“包村包组”就地消化的方式,生产青储、氨化、颗粒等秸秆饲料,形成了“农户+村组秸秆经纪人+养羊场(户)”的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链。创新秸秆肥料化利用模式,通过村集体实施省级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购置秸秆田头打捆机具,探索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后在田头就地堆制有机肥,用于村级新型合作农场作物生产,实现生态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引进炭棒、炭基肥等产品附加值高的新技术、新设备,提升能源化和肥料化利用效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
虽然当前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许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根据您的建议,将进一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力度。
一是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质量。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技术路线,加强技术宣传和指导,积极利用省级补助政策,稳定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扩大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面积,非试点县选择1-2个镇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质量。
二是完善秸秆收集储运利用体系。科学设置秸秆临时堆放点、田边堆点,便于群众就近堆放;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义务清运帮工队伍,确保秸秆即收即清、不还田则离田;加大秸秆收储利用规模主体建设,不断完善村堆放、镇收储、县利用的秸秆收储利用体系。
三是因地制宜开展多形式资源化利用。推进秸秆离田资源化利用,鼓励现有生物质发电企业不断提高秸秆使用量;鼓励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秸秆新型墙体材料、包装材料等工业生产项目;发展秸秆养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运用氨化、青贮、微贮、揉搓丝化等处理技术,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鼓励发展以秸秆资源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发展秸秆育苗、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生产企业,引导带动基料产业的发展。
四是加大禁烧禁抛督查巡查力度。强化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好无人机、卫星遥感、蓝天卫士等科技化手段开展巡查工作,进一步提升秸秆禁烧督查巡查维度、强度,通过及时发现火点、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及时进行警示教育、及时发现问题根源,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取得实效的同时,获得群众满意。
五是进一步强化考核导向作用。禁烧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完善禁烧禁抛考核制度和相关惩处机制,紧盯禁烧期内“第一把火”,对禁烧禁抛措施不到位,发生大面积焚烧秸秆、垃圾或乱抛秸秆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依纪追究属地政府和相关人员的责任,通过考核导向作用,强化各地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成效。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