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5月22日,南通市以“江海潮涌,只此青绿”为主题,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旨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扛牢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共同建设美丽江苏南通样板。“目前,我们已建设全省首家覆盖全市域热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并正式启用。”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炜在介绍南通市生物多样性观测与保护情况说道。
近年来,南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南通市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发挥滨江临海的区位特色,实施一批岸线修复工程,以“沿海生态带”“沿江生态带”为主线,织密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岛”试验区试点示范,探索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水平和生态服务功能。择优选配无人船、红外相机等观测设备,布设长江江豚水下声学实时监测、城市人工监测鸟巢等系统,建立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操作性强的观测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线下深度交流,自2022年起,每季度开展热点区域固定观测。在省内率先开发“生物脸谱”APP,建立健全植物、鸟类、哺乳动物等物种智能识别、数据库检索、种群分布查看、专家后台咨询等功能应用,共享南通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奋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南通生态画卷。
活动现场展示南通市生物多样性宣传动画——《南通奇妙游——一只白琵鹭的故事》,公布南通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作品征集评选结果,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信誉工程师分享东方白鹳的观测故事。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共同为生物多样性实践基地揭牌;市政府姜沁洋副秘书长和市生态环境局程炜局长为南通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揭牌。
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姜沁洋出席活动并讲话。姜沁洋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但绝不是旁观者。要牢固坚守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要广泛凝聚生态保护合力,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国际爱鸟日”“六五环境日宣传周”等重要时点,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要持续深化生态保护工作。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空间分区管控。针对长江江豚、勺嘴鹬等珍稀濒危物种划定保护隔离带,持续优化保护空间格局。推动重要物种种群周期性、持续性观测,不断积累和丰富南通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层基础。
南通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狼山办分管领导,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南通大学生命科学院等相关同志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