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累计次数: 字体:[ ]

建议/提案提出者:

朱海进

建议/提案号:

第 0110 号

标题:

关于加强我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情况分析: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南通而言更是如此。我市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是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南通段岸线总长216公里(其中干流岸线长159公里,洲岛岸线长57公里),占全省15%,流经南通市7个县(市、区),岸线利用率为41.2%。近两年来,南通市坚持贯彻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思想,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仍然存在长江岸线开发强度较大、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按照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的四大战略定位,我们需要站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岸线利用结构,美化沿江生态环境。

具体建议:

一、优化沿江产业功能布局。遵循沿江与沿海开发相结合、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专项开发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近期开发与长期维护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编制长江岸线利用规划,逐步调整与长江保护不符的开发功能,对已开发的岸线,建立岸线利用有偿使用制度和有效退出机制。二、推进沿江港口转型升级。深化港产联动发展,积极构建港口与腹地联动发展的产业链,融合航运金融、跨境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发挥港口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利用低效的专用码头改造,提高港口的公共码头比例和复合利用水平;推进专项信息化港口和绿色港口建设,对港容港貌实施高标准改造美化港口形象。三、加快构建长江生态屏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实施绿化造林行动计划,建设“长江绿廊”;围绕江中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保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实施入江排污口减量,按照长江干流以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一侧延伸2km,深入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排查所有直接和间接排放废水的排污口。四、深度挖掘沿江旅游资源。以五山景区、长青沙岛、江心沙、永隆沙等为重点区域,拓展健康、养老、旅游、文化、体育等消费性服务产业;引导和鼓励旅游资源错位发展,塑造丰富多彩的长江旅游产品,打造集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休闲农家、江鲜美食、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长江特色文化旅游风光带。

承办单位:

主办:

发改委

协办:

生态环境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

答复日期:

2020-04-17

答复内容:

南通市发改委:

经研究,现对朱海进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提出如下会办意见,供你单位答复提案提出者时参考。

近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强化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长江大保护持续深入。

一、严守环境准入门槛。构建生态红线保护、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体系,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土空间优化调整。严禁在长江干支流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推动现有绿色项目从沿江向沿海有序转移。强化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的“三挂钩”机制,对未通过规划环评(跟踪评价)的化工园区,实施建设项目限批。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替代削减等措施,腾出环境容量,为绿色优质项目落地落户创造条件。

二、优化沿江产业布局。积极应对“化工围江”难题,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对全市化工园区、479家化工企业实施全面检查,累计排查发现环境问题2882个,逐一形成诊断书交办属地落实整改。印发《南通市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累计排查认定“散乱污”企业4371家,按照“关停取缔、整合搬迁、升级改造”分类处置,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改任务,后续验收销号工作有序推进。

三、加强入江排污口整治。印发实施《南通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按照“查、测、溯、治”要求,全面摸清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排污口底数,全面规范排口设置和管理。目前已完成资料收集整合、无人机航测、二级排查、三级深度排查等工作。经生态环境部审核反馈,我市沿江地区各类雨水、污水排口共计2264个,下一步将对照部、省相关监测方案,启动入江排污口现场采样监测工作,有序推进排污口整治。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2020年4月17日

联系人姓名:朱蔚沫

联 系 电 话:13861907397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