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加大建设美丽乡村力度的提案
累计次数: 字体:[ ]

建议/提案提出者:

吴建英

建议/提案号:

第 0466 号

标题:

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加大建设美丽乡村力度的提案

建议/提案内容:

情况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做好农村垃圾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我市近年来也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明显好转。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生产垃圾数量和种类也急剧上升,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农村垃圾处理正面临着人力、资金、技术、机制、意识等方面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村民环卫意识不强。村民整体环保意识差、参与性不够,对农村“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没有就目前环境状况有深刻认识,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知识了解不多。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应当在创建生态环境卫生中个人应尽的职责。宣传不到位,成效不明显,“村规民约”未落到实处。

2.没有垃圾分类的观念。农村垃圾跟城市生活垃圾有很大区别,除了厨余垃圾、废塑料、纸盒、废金属、建筑垃圾之外,还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消毒剂等包装袋以及大量废弃的塑料薄膜等,其中部分还有毒性残留,有的还具有挥发性,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垃圾处理问题严重。一是设施不足,部分农村存在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垃圾未能及时清运,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出行便利造成不良影响。二是方式简单。垃圾处理基本采取集中填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垃圾的去向问题,垃圾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分散的垃圾污染变成集中污染或二次污染,特别对水源也存在极大的污染隐患。

4.处理力量不足、资金难保障。乡村人口多,普遍存在保洁力量弱、资金保障能力差。没有建立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机制。街办、村组财力弱,对垃圾处理设施维护资金投入不多。

具体建议:

1.加大重视力度。把农村垃圾处理,保持农村环境整洁美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专题研究,建议由农口相关部门牵头,由城管、环保、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各镇也要明确相应人员配合,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农村垃圾处理实施监督方案和工作机制,建立“垃圾处理,建设美丽乡村”长效机制。2.提升村民整体素质。要将村民素质培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通过强化宣传、建章立制、突出重点等方法手段,深入开展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反对随手扔垃圾,保护生活环境等方面,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日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环保的良好社会风尚。3.引导村民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需要村民动手完成的社会微行为,具有广泛性、日常性、重复性、持久性、不可替代性。要教育村民学会低碳环保,从最基本的垃圾分类开始,找出垃圾处理问题的根本,学会采取正确的办法来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尤其对有害有毒的垃圾,一定要普及解决的方法。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目前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市、县、镇、村四级要加大投入,以“农民方便、大小适宜”为原则,根据农户居住分散程度,设置垃圾定点收集设施,避免农户因垃圾收集设施距离太远而随意丢弃。此外,可以探索尝试垃圾处理工作市场化动作。建议政府通过公开招标,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按照“管干分离、监督有力、市场归位”的原则,对镇村垃圾处理实行专业清运。5.强化监督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生活垃圾污染,防止垃圾回潮现象发生,形成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是关键。要结合实际,深入研判,制定村民积极参与收集、保洁及时清运、后期科学处理的常效机制。同时,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明确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职责,确保垃圾处理全过程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另外,可结合实际,建立垃圾治理付费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原则征收垃圾治理费用,提高垃圾污染处罚门槛。

承办单位:

主办:

城市管理局

协办:

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

答复日期:

2020-04-14

答复内容:

南通市城市管理局:

经研究,现对吴建英委员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加大建设美丽乡村力度的提案提出如下会办意见,供你单位答复提案提出者时参考。

一、发动群众力量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各地通过多种媒体向农民宣传垃圾治理要求、卫生文明习惯、村民参与义务等,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组织老党员、老干部等开展义务监督,建立网络、电话等监督渠道,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

二、完善基础设施

根据村庄分布、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方式,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转运站,配备收集车辆;逐步改造或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收集场所、设施,鼓励村民自备垃圾收集容器;逐步提高转运设施及环卫机具的卫生水平,普及密闭运输车辆,有条件的应配置压缩式运输车,建立与垃圾清运体系相配套、可共享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三、循环再生利用

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应分类后就地减量。果皮、枝叶、厨余等可降解有机垃圾应就近堆肥,或利用农村沼气设施与畜禽粪便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合并处理,发展生物质能源;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应铺路填坑或就近掩埋;秸秆综合利用,实施秸秆能源化集中供气、供电和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供热等项目;农田残膜回收,开展可降解地膜研发和试验示范;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置;有毒有害垃圾应单独收集,送相关废物处理中心或按有关规定处理。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

2020年4月14日

联系人:王雷

联系电话:59002831, 13776905908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